A股“炒股大王”赴港IPO,主业飘摇,是机遇还是陷阱?揭秘利欧股份的资本潮涌之路!

2025-09-19 07:15 146

今年港股IPO市场热闹非凡,A股企业扎堆开“全球化”模式的画风实在迷人。刚刚大方宣布赴港上市计划的利欧股份,用一手“炒股”好戏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眼球。一边是高调全球化布局的筹谋蓝图,一边是业绩过山车般的波动,这家公司在A股和H股的双轨膨胀中似乎正在玩一场心跳游戏。

利欧股份的本次赴港上市,自然少不了一套“听起来很美”的战略包装。这家拥有机械制造和数字营销双主业的公司宣布上市募集资金将投入AI研发、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全球化产能建设,硬生生把自己贴上“技术领先、国际化布局”的标签。然而,横向对比其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却不禁让人想问——这真的只是战略规划的问题,还是另有隐忧?

利欧股份的业绩可谓“炒股为王”。今年上半年,其归属净利润4.78亿元,其中超三成竟是靠投资理想汽车股票赚来的。四年的财报也清楚明白地告诉吃瓜群众,公司的盈亏基本上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同步:理想汽车涨了,公司欢天喜地净利润暴增;股价跌了,他们也跟着哀鸿遍野亏损。怎么看,这都像是一个依赖金融市场的魔幻故事,更让人难以忽略一个问题——主业去哪了?

证券投资过于抢镜确实能让财报好看,但拿股市当饭吃的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定增长,的确值得打个问号。正如一位研究员指出,如果金融收益越过了主业的分量,企业不仅会变得更加敏感于市场波动,甚至可能被资本市场挤进“投资公司”的估值体系。毕竟,炒股的姿势再帅,也难让人相信彻底放下了实体经济的“根”能玩得长久。

当然,利欧股份并不只有炒股玩过山车。今年8月还动用30亿元自有资金搞证券投资,宣称这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构成压力。这听起来好像很佛系,但如果未来资本市场一个转身跌几级,他们可能心里的佛也要开始打颤。有学者指出,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资源容易被金融投资过度侵占,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主营业务竞争力形成“蚕食效应”。这话听着严肃,但对任何一家每天靠炒股维持净利润的公司来说,都是敲警钟。

一方面是证券投资的高光时刻,另一方面又是两名董事辞职后迅速补位高管团队的变阵操作,利欧股份这套组合拳背后的深意不难猜测。显然,他们在赴港上市这件事上态度坚定,不仅要完成全球化布局,还要顺便让自己的治理结构更加国际化。然而,一个更大的问号在这里浮现——企业优质的治理结构与真正的业绩成长之间,是否画得上等号?

有的企业把“全球化”当敲门砖,想着以两地市场优势为跳板提升估值。但实际上,不管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开放窗口,还是国内对头部企业境外融资的政策扶持,背后都有一个隐含的假设:企业的基本面足够扎实,才能真正站稳国际资本舞台。换句话说,港交所是能提供助力,但不会帮你兜底。

长远来看,利欧股份若要让自己在IPO后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必须迈过“主业缺乏支撑力”的这道坎。那些擅长金融投资的企业并不少,可历史告诉我们,能笑到最后的,往往只有那些始终守住“实体经济根基”的选手。资本市场的波动可能让你一时光鲜,但扎实的主营业务才会让企业真正具备生命力。

如今再看利欧股份一路以来的疯狂资本操作,仿佛能听到一个忽略已久的问题的呐喊——当股价变成了业绩的晴雨表,主业还能担得起这份沉甸甸的期待吗?对于利欧股份来说,与其期待下一轮金融板块红利,不如让自己的主业务撑起未来真正的底气。这才是企业在资本潮水中立足的长久之道!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