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的加沙,烟尘遮天。
以色列战机的轰鸣声里,75 万平民拖着行李向南逃亡。而在几千公里外的联合国总部,英国、法国等国相继在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明上签字 —— 全球承认者已达 159 国,占联合国会员国的 82%。
一边是炮火中的流亡,一边是外交上的新生。这荒诞的对照,戳破了一个延续千年的隐喻:曾被驱逐的流浪者,如今成了驱逐他人的人。
公元前 18 世纪,两河流域的希伯来人渡过河水,在迦南落脚。“希伯来” 三个字,本就是 “渡河者” 的印记。后来他们在埃及为奴,摩西带着族人劈开红海重返故土,这段传说刻进了民族骨血。
可命运弄人。公元前 722 年亚述灭国,公元前 586 年巴比伦毁殿,罗马帝国的铁蹄最终将他们逐出耶路撒冷。只留一堵哭墙,见证千年流浪的苦难。那时的犹太人,是《威尼斯商人》里被嘲讽的夏洛克,是欧洲贵族抄家时的 “提款机”,是黑死病时的替罪羊。
苦难该让人学会共情,而非复制伤害。
1917 年,英国的《贝尔福宣言》给了犹太人希望,也给巴勒斯坦埋下祸根。1947 年联合国的笔一划,占人口 31% 的犹太人,拿到了 57% 的土地。1948 年以色列建国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此后五次战火,以色列越打越强,巴勒斯坦的土地越缩越小。
2025 年 9 月,这场扩张达到了新的疯狂。
9 月 8 日起,72 小时内,以色列的炮火扫过六国。黎巴嫩的武器库炸了,叙利亚的空军基地毁了,突尼斯海域的援助船队遭袭,卡塔尔的哈马斯高层住所被精准打击,也门萨那成了火海。9 月 24 日,胡塞武装无人机击中以色列埃拉特酒店,22 人受伤。次日凌晨,以色列 20 架战机跨越 2200 公里报复,65 枚弹药将萨那的七处目标夷为平地。
加沙成了人间炼狱。以军宣布行动进入 “决定性阶段”,不会停止。100 万居民被要求撤离,如今已有 75 万人逃离家园。空袭每天都在继续,120 个目标被炸毁,医院缺药,粮食告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苦难难以描述”。
内塔尼亚胡却强硬宣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他忙着推进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数量已翻番。
历史的讽刺,在这里达到顶点。
这个曾因纳粹屠杀失去 600 万人的民族,如今在加沙制造着人道主义灾难。这个曾被罗马人驱逐的民族,如今用炸弹逼迫巴勒斯坦人离开故土。他们曾在《出埃及记》里歌颂自由,如今却给加沙画上逃亡的路线。
国际社会终于不再沉默。9 月 21 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率先承认巴勒斯坦国。22 日,法国、比利时紧随其后。短短两天,承认国增至 159 个,安理会五常只剩美国孤立在外。古特雷斯在联合国直言:“我们不应被以色列吓倒,巴勒斯坦建国是权利,不是奖赏。”
可外交的胜利,挡不住现实的炮火。美国仍在输送军援,以色列的战机还在起飞。加沙的废墟上,孩子们的哭声盖过了联合国的掌声。
谁都该记得,1947 年的分治决议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谁都该看见,美国的偏袒和以色列的右翼政策,让 “两国方案” 濒临破产。谁都该反思,当一个民族把自己的苦难遗忘,把他人的土地当成 “应许之地”,和平只会越来越远。
哭墙的石头无言,加沙的烟尘未散。以色列的坦克碾过的,不仅是巴勒斯坦的土地,更是自己民族的苦难记忆。那些喊着 “安全优先” 的口号,终究不能用他人的鲜血来实现。
159 国的承认,是国际社会的良知投票。加沙的流亡,是对人类文明的拷问。当历史的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当 “渡河者” 的后人筑起高墙,我们不得不问:
流浪千年找回的,究竟是家园,还是霸权?
当加沙的废墟映出哭墙的影子,以色列是否还记得,自己曾是那个寻找家园的孩子?
和平从不是奢侈品,只是被野心遮蔽了太久。一边是西方“承认潮”的外交背书,一边是巴勒斯坦现实中的渐渐消散,以色列何时收手,巴勒斯坦还有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