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尤金世锦赛男子200米比赛中,美国短跑名将诺亚·莱尔斯以19秒31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迈克尔·约翰逊保持的美国纪录。但比金牌更令人震撼的是比赛后半程的数据:他从100米到200米这段距离仅用了9.16秒。
这一后程100米成绩,在短跑史上仅次于尤罕·布雷克的9.12秒,超越了博尔特创造200米世界纪录时的后程9.27秒。后程9.16秒的技术含义莱尔斯这段后程100米的表现,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堪称短跑技术的革命。
这位身高1.93米的运动员,凭借其独特的步幅优势,在弯道进入直道后展现出惊人的速度维持能力。与苏炳添等高步频选手不同,莱尔斯的后程冲刺依赖于长达2.4-2.5米的步幅,配合每分钟4.5-5.0的步频,形成了独特的“耐速型”跑步模式。
他的核心力量与髋部灵活性使得在高速状态下保持这一步幅成为可能。莱尔斯在60米后的阶段,能够将最高速度维持更长时间,而不是像多数选手那样开始减速。历史对比与地位确立将莱尔斯的后程9.16秒置于历史坐标系中,其意义更加凸显。这一数据使他成为史上后程能力第二强的短跑运动员,仅次于牙买加“野兽”布雷克。
博尔特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创造19.19秒世界纪录时,后程100米用时9.27秒。莱尔斯不仅后程更快,其全程速度分配策略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博尔特全程相对均匀的配速不同,莱尔斯的特点在于后程的持续加速能力。他在200米比赛中,往往在前半程有所保留,而将最大能量输出留给后100米。
这种跑法体现了莱尔斯对自身能力的精准认知,也展示了他与教练团队制定的独特比赛策略。训练体系与科学准备莱尔斯能够实现如此惊人的后程速度,源于其科学的训练体系。他的训练模型包含技术训练、力量训练、专项训练和心理训练四个核心模块。
在技术训练方面,莱尔斯专注于跑姿优化与经济性提升。每周三次的高抬腿训练增强髋部驱动能力,使步幅增大;专门的摆臂训练确保与步频的协调。力量训练中,他特别重视下肢爆发力与核心稳定性的结合。每周三次的半蹲跳练习和每周四次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为他后程保持大步幅提供了力量基础。
莱尔斯的专项训练重点发展速度维持能力。每周三次的超速跑训练和每周两次的150米×4重复跑,直接提升了他后程百米的能力。 从后程强者到全能短跑冠军基于其后程能力的突破,莱尔斯在近年实现了从200米专项选手到短跑全能王的蜕变。
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他成就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冠王的伟业。在100米项目中,他将个人最好成绩提升至9.79秒;在200米中,他已有37次合法风速下跑进20秒大关的惊人记录,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博尔特的34次。
莱尔斯的后程能力也为美国接力队带来了战术优势。作为第四棒选手,他多次在落后情况下凭借后程爆发力实现逆转。目前,莱尔斯37次跑进20秒大关的成绩厚度已超越博尔特,位列历史第一。
田径界期待着他向博尔特19.19秒世界纪录发起冲击。他曾自信表示:“我能跑出19秒10,我就是要让博尔特的世界纪录作古。”随着2025赛季的到来,这位后程百米9.16秒的短跑天才,还将继续书写人类速度的新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