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战役,几乎改写中国近代的历史

2025-07-14 14:05 145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在两军交战的紧要关头,忽然发动一场“北京政变”,于20日从前线迅速回师北京,三天后控制了全城,兵不血刃快速地推翻了“贿选总统”曹锟。

当时,有病在身的孙中山多次接到冯玉祥的邀请,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抱病走一趟北京。

孙中山前脚刚走,蛰伏在东江的陈炯明就开始蠢蠢欲动,组织起一支“救粤军”,以林虎为总指挥,洪兆麟为副总指挥,率六万人马,兵分三路直扑广州,卷土重来。

与此同时,旧桂系的沈鸿英也组建三万左右军队,寻求与李宗仁(此时已加入了国民党)的新桂系在广西决战,两广局势瞬间变得复杂混乱,新旧势力全面开战。

面对陈炯明的挑衅,广州国民党被迫应战,成立东征军向陈炯明宣战,同时由李宗仁、白崇禧率广西革命军迎战沈鸿英,粤军陈济棠率部同时进入广西,配合接应李宗仁。

1925年2月初,第一次东征开始。

按照“东征军”的事先部署,组成左、中、右三路分别迎击陈炯明的军队,其中许崇智的粤军为右翼,杨希闵的滇军为左翼,刘震寰的桂军为中军。

蒋介石则以黄埔军校校长兼东征军右翼参谋长的身份,率领军校学生军加入右翼粤军。学生军由军校教官和毕业才几个月的一期生为基础军官组成,共计三千多人,何应钦、王柏龄分别担任教导一团、二团的团长,周恩来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随军东征。

这是一支神奇的军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日后都足以独立指挥一个集团军,此时却只是教导团中的党代表、连长、排长,甚至只是普通士兵。

这是黄埔官兵的第一次亮相,虽然在战争初期因为经验不足而捅过一些篓子,但是,在一场场战斗中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越战越勇,势不可挡。

1925年2月15日,负责主攻的教导一团组织敢死队,仅仅一小时不到,就拿下了陈炯明老巢淡水。在这场战斗中,党代表发挥了重要作用,身先士卒,冲在队伍最前面的是10个营、连级党代表,其中共产党员有8人,国民党2人。

当时的黄埔教导团从团到排,都设有“党代表”。虽然学生军的制度以及后来创立的“党领导军队”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还是在作战中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过,在这场战斗中也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 ,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在作战中竟以“求援”的名义跑路。事后,蒋介石心中骂了无数遍“娘希匹”,最终还是看在昔日结拜的情分下,放了他一条生路,调任钱大钧为教导二团团长。

以黄埔教导团为主力的右路军势如破竹,继续挥师东进,此时的李宗仁广西革命军也已击溃兵力两倍于己的沈鸿英主力,两广初显大一统的曙光。

就在这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东征军的左路和中路却出现了问题。1925年3月初,本就勉强出兵的左路滇军和中路桂军,以保障补给线名义向广州退却,结果造成突进的右路军失去了侧翼保护,成为一支孤军。

陈炯明右军林虎,从东征开始一直冷静地作壁上观,哪怕陈炯明老巢被端,他还是选择按兵不动。此时,他也发现黄埔教导团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立即集中部队主力向右路军教导团扑来,战场形势瞬间恶化。

1925年3月12日,这一夜,38岁的蒋介石注定是不能睡了。在他的背后,林虎的左路军已前进到了棉湖,右路军则在相距不远的鲤湖一代安营扎寨,总计有超过1万多人,另有万余人的后续部队还在陆续赶来,在他的前面是坚固的惠州城,守备将军杨坤如率重军驻守。而相距最近的粤军许济第七旅尚在百里之外,短时间内实在是指望不上了。

摆在蒋介石面前有两条路,打下惠州城明显不现实,杨坤如一向以守城闻名,如果不能迅速拿下惠州,林虎与城内守军两面夹击,蒋介石想逃恐怕都难,剩下只有一条道,死战林虎。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道可走,全军化整为零,各自逃命。

那一夜,蒋介石在与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苏联顾问加仑将军商议之后,当即决定:教导一团正面突破棉湖的林虎主力,教导二团向鲤湖守敌攻击前进,尽快完成迂回,从侧面向棉湖之敌发动攻击。

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斗,若战败,蒋介石极有可能会失去一切,国民党手里仅有的武装力量黄埔学生军将不复存在,最重要的是孙中山多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将化为泡影。为此,蒋介石向何应钦下了死命令:“此战事关重大,必须要决死一战,后退者一律杀无赦!”

蒋介石输不起,革命也输不起,国民党与共产党只有唯一的选择:拼死一战,只在此时!

就在前线的黄埔弟子枕戈待旦时,蒋介石又收到一条极坏的消息,黄埔军校的缔造者孙中山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唐继尧更是乘着孙中山病危时,出兵数万进军广州,此时,前锋龙云已经进入到广西南宁。迫于形势,李宗仁部只得放弃追击沈鸿英残部,回师阻击唐继尧部南下。

东征军已经退无可退,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战斗,驰援李宗仁的广西国民军,否则,国民党将失去广州这个大本营。

1925年3月13日凌晨,此战事关生死,秘不发丧,出发,进军棉湖!

广东揭阳棉湖镇。这个普通的小镇、几千年落寞无闻的棉湖镇,一场足以决定中国近代史走向的决战开始了。

一千多人的教导一团首先在棉湖附近与十倍于几的林虎主力遭遇,教导二团面对的则是四千余人的鲤湖守军,而粤军许济第七旅正在疾速赶来的路上。

当日上午8点30分,棉湖战役正式打响。首先发起冲锋的是教导一团。一营营长顾祝同率军向林虎的正面防线开始发起攻击。

黄埔弟子高昂的士气弥补了人数上的绝对劣势,长官带头冲锋,士兵死命杀敌,很快攻入敌方防线。林虎军毕竟占有地理的优势,迅速组织起反击,双方短兵相接,交织在了一起,学生军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营长顾祝同甚至与敌军拼上了刺刀。

胶着的战况下,老于兵道的林虎找到了能够一击致胜的方向—曾圹村,这里正是教导一团指挥部所在地。

林虎当即下令,留下部分军队继续与正面学生军纠缠,自己携带所有精锐迅速向曾圹发动袭击。

这是学生军成军以来情势最危急的一次,负责守卫曾圹村的一营一连官兵拼死抵抗,在敌人疯狂冲击下,全连官兵几乎死伤殆尽,勉强保住已是千疮百孔的阵地。

二营营长刘峙亲自带着六连赶来支援,接管一连的防地继续阻击。此时,林虎也发现了指挥部的具体位置,将手中不多的精锐全部押了上去。

别看几十年后的刘峙在战场上昏招迭出,此时的他面对十数倍于己的敌人,死战不退,甚至组织敢死队主动发起攻击和袭扰,但是久战之下,刘峙的防线还是被冲得七零八落。无奈中的何应钦只得将最后的预备队四连也押了上去,依然难以抵挡敌人的进攻。

张斗进行到了下午,突破防线的林虎军一部距离指挥部仅有短短的百多米,指挥部里甚至都能听到敌军“活捉蒋介石”的口号,蒋介石冲着何应钦大声叫到:“敬之,赶紧想办法,再后退一步,一切都完了。”

指挥部里不仅有蒋介石,何应钦,还有周恩来、廖仲恺和军事顾问加仑将军等人,一旦这个指挥部被连锅端掉,中国革命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

面对蒋介石,何应钦只是苦笑,我哪里还有一兵一卒啊。心里一发狠,拔出配枪率先冲出大门,长官不怕死,参谋、勤务兵、伙夫等内勤人员也纷纷拿起武器先后加入指挥部保卫战。几乎同时,廖仲恺、周恩来率领贺衷寒等政治部人员也加入阻击战,顾问加伦端起机枪依靠临时工事,向敌人扫射。

还在指挥部的蒋介石猛然发现身边还站着复命的陈诚,不由气上头来,红着脸大声斥责:“娘希匹,你不是炮兵吗?炮呢?你的炮在哪?”

陈诚才想解释炮兵连已撤到指挥部后侧,只是撞杆禁不住长时间发射而发红,都成了哑巴。话到嘴边,蒋介石已经提枪出门加入战斗,陈诚望着空无一人的指挥部,一跺脚,急忙跑回炮兵阵地,罢了,菩萨保佑,让大炮响起来吧。

战斗进行到了这地步,所有的军事智慧都失去了作用,指挥官唯一能做的也只是:抄家伙,能挡一分钟算一分钟。

也是福大命大,就在指挥部倾巢而出的时候,共产党员曹石泉率领的学兵连正好赶到,发现指挥部情况危急,曹石泉率60多名兄弟立刻投入战斗,冒死主动向敌军发起冲击,突如其来的侧面攻击,打乱了林虎的进攻节奏,局势总算有了短暂的缓和。

此时的陈诚终于也搞定了大炮,他亲自操作,炮弹带着呼啸声直接砸向敌军人群,接着第二发,第三发,发发命中。这三发炮弹,一下子将林虎军队进攻打乱,打散,蒋介石见此也是兴奋地拍着大腿叫好,吓得卫兵赶紧拉低他的身子。

在遭遇持续炮击之下,加上教导团不惜命的反击,林虎部队开始缓慢后撤。

这场战斗,从上午8点30分顾祝同首次发起冲锋起,双方整整鏖战了近8个小时。教导一团伤亡惨重:阵亡营级干部一人、9个连长中6人阵亡,3人负伤、伤亡最惨重的一个营385人,活下来的仅111人,全团伤亡超过半数。

就在教导一团快要顶不住的重要关头,终于等到了赶来增援的教导二团!

在团长钱大钧的带领下,宋希濂、郑洞国等人在鲤湖击溃了林虎的另一支军队,迅速赶到棉湖,不敢做任何休整,直接从后方向林虎军发起猛攻,几乎同时,许济的粤军第七旅先遣部队也赶到战场,配合教导二团展开攻击。

此时的林虎军虽然在兵力上依旧占据优势,但阵形完全被打乱,士气也彻底垮了。下午6点,林虎下令撤退。

黄埔学生军一战成名,国民党终于拥有了自己可以依赖的武装力量,彻底摆脱了之前依靠会党、依靠雇佣军争夺天下的尴尬局面。此战结束后不久,蒋介石被任命为潮梅八属善后督办,获得了广东潮汕八县的税收,有了钱,有了地盘之后,蒋介石的黄埔军成为他今后逐鹿中原的最大资本。

按常理来论,即便教导一团再英勇善战,也很难在十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撑过一天,但事实却是他们真的撑下来了。

究其原因,除了林虎军作战意志弱,战术执行不坚决。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黄埔官兵们胸怀信仰,这些学生兵,虽然有各自的出身和经历,甚至分属不同党派,但每个人都以打倒军阀,振兴中华为己任,面对强敌,以一当十,勇于牺牲,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历史上称作“棉湖战役”。

为此,加仑将军在战后总结时,将自己的佩剑赠给了何应钦,挥臂高呼“何应钦团长万岁!”

何应钦也因在此战中的英勇表现,和蒋介石结下了“生死之谊”,在很长时间内成为蒋介石重要的军事助手。

面对血战之后疲惫而兴奋的将士们,蒋介石由衷的感叹道:“此战适当总理逝世之翌日,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其成也!”

参与此次作战的黄埔子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数十年之后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高级军事干部: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当时是营长,徐向前只是排长,其他的还有陈赓、左权、周士第等。

国民党上将刘峙、陈诚、蒋鼎文、王耀武,中将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俞济时等在当时大多也只是基层军官。

黄埔学生军可以称得上是“将星云集”。

今天回首这场发生在近百年前的棉湖战役,难免令人一声叹息,当年他们一样的满腔热血,一样的不畏牺牲,为了同样的信念,战斗在同一条战壕内,最后却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一些人,不忘初心;一些人,求官生财。其中的原由,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