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遭重创后,快速组建的七个师来源揭秘

2025-08-18 18:46 64

新四军的组建源于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这支部队虽始终投入抗日斗争,却因身处国民党势力范围的核心地带,极为艰难。蒋介石对新四军一直心存芥蒂,终于在1941年挑起震动中外的皖南事变。此役中,新四军力量悬殊,仅两千余人分散突围,大多数官兵英勇牺牲,部分被俘。军部遭受重创,军长叶挺被扣押于谈判之际,副军长项英以及参谋长周子昆则因内部人员叛变遇害。

这一打击不仅让支持者倍觉痛心,也让敌对势力得意不已。在如此困境下,新四军展开重整旗鼓的行动。陈毅担任代理军长,张云逸出任副军长,与政委刘少奇共同带领部队重建军队,并将原有六个支队扩编为七个正规师。

新四军的七个师分别由哪些部队组建而成?各有渊源。

第一师的骨干主要来自苏北指挥部原属部队。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新四军的敌意不断加剧,中央也对新四军安全忧心忡忡。毛主席曾反复指示军部尽快北移至江北,但项英迟迟未能执行。陈毅看清形势,遂亲率部队北上,在苏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整编为三个纵队,后成为一师的第一、第二、第三旅。粟裕出任师长,三个旅长分别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日后都成为赫赫有名的将领。

第二师集合了江北指挥部及其下辖部队。该师下设第四、第五和第六旅。第四旅源自原新四军第四支队,五旅则以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递进组建。第六旅则由江北游击纵队联合部分地方武装组成。这支江北游击纵队起始于1938年底,由张云逸自带新四军特务营北渡长江,整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游击纵队等骨干创建而成。二师成立后,张云逸不仅是师长,还是新四军的副军长。

第三师则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为主体,黄克诚兼任师长与政委。其前身是八路军115师。1940年,黄克诚率344旅与新编二旅南下至豫皖苏地区,与新四军会师并共同整编为第五纵队。在此期间,他也兼任纵队司令员。

第四师由原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下属第十、十一、十二旅及萧县独立旅。彭雪枫兼师长兼政委。1938年中,彭雪枫与张震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经一年多发展,于1939年底更名为第六支队。随后的1940年七月,受命和八路军344旅整编为第四纵队。不幸的是,彭雪枫于1944年9月阵亡。

第五师则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而成,李先念兼师长政委。1938年底,李先念带领数十干部自延安出发赴竹沟,组建了百余人的独立游击大队。之后进入豫鄂边抗日敌后,队伍不断壮大,先成立了豫鄂独立游击支队,1940年又整合豫南、鄂中、鄂东三地抗日武装,扩大为豫鄂挺进纵队。

第六师则由江南部队整合而成,谭震林担任师长兼政委。下辖十六、十八两个旅。其中,十六旅系江南指挥部原部队组成,十八旅则是由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改编。需要指出的是,第六师因地理位置危险,损失较大。实际存在时间并不久,至1942年并入了粟裕的一师。

至于第七师,则是孙仲德的无为纵队、林维先所率挺进团以及皖南突围部队组成。司令员本应由张鼎丞担任,政委为曾希圣。但七师成立后,张鼎丞留在军部未到任,因此实际领导人为曾希圣。后来,谭希林成为代师长。

回顾新四军重建的历程,细数其七个师的组建与沿革,可以看出抗战斗争中各方力量的汇聚与坚韧,亦不乏许多将帅的成长与牺牲。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