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止步16强,央媒直指三大短板,朱婷即将回归真能解局?
说实话,这两天翻新闻,看到中国女排1-3不敌法国,止步16强,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现场画面切换那一刻,队员们低头落泪、球迷席上一片沉默——气氛压抑到极点。你如果没看直播,真体会不到那种“这怎么就输了?”的茫然和不甘。女排,这个曾经让我们无数次热泪盈眶的集体,这次真的栽了大跟头。而且,这还不是一时失手,毕竟是15年来世锦赛最差成绩,太辣眼睛了。
可是话说回来,打到淘汰赛再没挺住,有网友留言一针见血:“不是输在一场,而是长期掉队。”这话听着扎心,但还挺在理。央媒点评其实很到位,直指中国女排三大硬伤:发球没威胁、强攻乏力、主攻集体低迷。
先说发球。现在排坛,老派发球早就被大力跳发卷下牌桌。你就看法国队,发球猛得像排炮,直接拿分、让对方一传都乱了;反观我们,发球平平无奇,给对友下蛋,打到第四局竟然连续发球不过网,白送分。说白了,这哪里还是老女排“气势如虹”,是对手变强了,还是我们根本忘了排球最基本的杀招?
再看强攻。这届队伍,李盈莹是主攻,但比赛里明显带伤,右腿上缠着厚保护绷带,扣球动作都略显拘谨。身后还有才16岁的张籽萱,连国内联赛都没咋打,硬在国际赛场扛二传,能不被“老江湖”法国队猛锤?更气的是,有些本该斩获分数的强攻点,比如吴梦洁、庄宇珊,关键时刻失误连连,整个进攻体系其实就靠副攻王媛媛苦巴巴地撑着,但对手早看出来了,不断针对副攻布防,咱这套路很快就被拆解。
别说什么“对方太强”。你看法国队大将海伦娜·卡佐特,主攻+队长全能选手,进攻线路诡异灵活,伊曼·恩迪亚耶一人能顶俩角色,该扣杀就扣杀,该拦网就拦网,差距明晃晃摆那儿。
央媒辣评其实就是实话实说:全队发球缺冲击力、强攻不够拳拳到肉、主攻漏洞不少,心理上也偏软,遇到逆风球就容易波动。你不能永远拿“年轻”当遮羞布,人家法国队也是新军,第一次杀进前八,照样敢打敢拼。咱输的可不是年纪,是见识和体系。
说到这里,我特别想聊一下球迷最关心的话题——朱婷回不回?有网友说:“朱婷要在,就不至于被法国队锤成这样!”到底行不行?信息都摆在那儿:今年4月,朱婷正式重回中国排球国家队,还亮相了河南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的活动,担任公益形象大使。前几天,她又现身出席发布会,类似“回归”的正面信号已经相当明确。只要健康允许,朱婷大概率会在下一阶段正式披挂上阵。
想当年2016年里约奥运会,1/4决赛死磕东道主巴西,形势都要“凉了”,队友情绪低落,朱婷咬牙顶上,一记记进攻,一个球一个球抠出来,气势全场爆发——最后硬是带着全队逆转封神。MVP、最佳主攻,包揽一切荣誉。那会儿谁敢质疑中国女排?场上霸气,场下低调,朱婷这些年留洋土耳其,积累了太多经验,现在回来就是给这支“迷惘小花”指明路子。
当然,没有哪个团队是靠一个人飞起来的。现在这届中国女排的症结,说白了就是体系和信心双重缺位,技术有短板,心理更不够强韧。当年老女排拼的是一股“谁敢不服”的狠劲,每球争到最后一分也不松口。现在年轻队员手感好也能一波三连胜,小组赛全干掉,可一遇硬仗就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实力”问题,是不是还缺点“狠一狠”的精神力?
谁说女排精神已经过气?朱婷用经历早都给答案:身处逆境,才是真英雄。年轻球员别怕失误、别怕舆论,敢于自己站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光等着“朱婷救场”。网友总结:“放下包袱、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毛病!
这回出局,丢面子不可怕,怕的是一败不起。朱婷回来当然提气,但中国女排真正的翻身仗,靠的是全队一起进化。套路要练,心态要磨,肉搏拉满才配再拿世界冠军。未来的路,仅靠怀念“朱婷时刻”还不够——咱得有更多自己的朱婷!
期待新一届女排能把“女排精神”砸回赛场,别让世界只记得那几年老照片。下一次哨声响起,我们准备好了!中国女排,永远不认输!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