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财务造假导致股价暴跌90%的ST特信,竟在短短一年内奇迹般反弹90%,这家老牌国企真的要翻身了吗?
2024年5月,特发信息突然“戴帽”,变成了“ST特信”。
这背后的导火索是子公司深圳特发东智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造假丑闻。
从2015年到2019年,特发东智玩了个数字游戏:虚构业务、跨期调节成本等手段虚增收入和利润。
结果呢,2015年到2018年,特发信息的利润被虚增了上亿元——其中2015年多加了1039.33万元,2016年是9173.46万元,2017年有5624.61万元,2018年还搞了1162.92万元。
到了2019年,操作反了,虚减了2108.06万元。
这么一来,特发信息2015年至2019年的年度报告全是假账,欺骗了投资者五年。
2024年5月10日,深圳证监局出手了,对特发信息及相关责任人发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更狠的是,时任董事长蒋勤俭被罚了200万元外加10年市场禁入,其他高管也挨了板子,罚款从50万元到150万元不等。
四天后,也就是2024年5月14日,深交所正式对特发信息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特发信息”这个名字不见了,换成“ST特信”,股票日涨跌幅也被卡在5%。
市场立刻炸锅,公司股价连续9个交易日跌停,像自由落体一样往下砸。
最惨的时候,2024年中,股价跌穿4元/股,对比ST前的高点,市值蒸发了70%以上。
投资者们慌不择路,这家光纤通信老牌国企瞬间成了烫手山芋。
但特发信息没躺平,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整改。
公司把2015到2019年的财务报表全盘重算了一遍,修正了那些虚假数据。
2025年初,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关于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说明的专项审核报告》,白纸黑字确认一切合规。
更关键的是,公司为投资者索赔计提了1007万元预计负债,意思就是预先准备好钱补偿受损的股民。
这些动作满足了深交所的摘帽规则。
规则很简单:一要追溯重述那些造假年份的财报了,二要自证监会处罚决定书发出日起过够12个月。
深圳证监局的处罚决定书是2024年7月6日送达的。
到了2025年7月7日,整整12个月过去了,ST特信宣布:我们符合条件了。
当晚,公司发了公告,股票7月8日停牌一天,7月9日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证券简称回归“特发信息”,股票代码还是000070,但涨跌幅放宽到10%。
公告出来前,市场已经嗅到了风向。
2025年7月7日收盘时,ST特信的股价定格在8.03元/股。
对比2024年ST后的低点,股价反弹超90%,投资者似乎吃了颗定心丸。
这股反弹不是一夜之功,从2025年初起,资金就开始回流了。
可惜,表面的风光掩盖不了里子的脆弱。
看看2024年的业绩吧:全年营业收入44.09亿元,比2023年下滑了10.69%。
更扎心的是,归母净利润亏得惨兮兮,高达-4.03亿元。
原因藏在业务板块里,线缆业务虽然贡献了66.5%的收入,但毛利率只有17.8%,吃力不讨好。
智慧服务板块更是个拖油瓶,毛利率勉强1.33%,还挂着大额亏损。
唯一亮点是军工融合业务,收入增长了19.6%,可惜只占整体收入的8.6%,杯水车薪。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更不乐观: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下降26.16%;归母净利润又是负数,亏1505.64万元。
公司总资产2024年底是64.61亿元,净资产20.58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沉重的业绩压力。
员工和投资者都在问:光靠摘帽能改变什么?
毕竟,业务结构还在失衡,线缆板块占大头却赚不了多少。
军工融合板块在增长,但量小难以拉动大盘。
物业租赁板块表现平平,支撑不了整体转型。
从基本面看,摘帽只是技术操作,把ST标签撕了而已。
深圳市国资委控股23.69%,公司还在聚焦AI算力光缆等项目,但短期看不到转机。
股价反弹到8元档,市净率高达4.86,远高于通信行业均值的2.5。
这高估值有点摇摇欲坠的意思。
员工内部会议上,高管们还在讨论重组计划。
大家明白,摘帽只是合规过关,离真正的脱困还差得远。
股吧论坛里,争论炒翻了天:有人说这是反弹行情的起点,有人则警告估值泡沫一戳就破。
这场摘帽戏落幕了,可特发信息的账本上,红色亏损数字依旧刺眼。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