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固态电池设备企业订单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超70%,先导智能、海目星等头部企业订单饱满,产能排期已至2026年。产业化进程远超市场预期,这些低估值龙头股将迎来全面爆发!
固态电池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拐点。2025年以来,随着技术路线日益清晰和产业链协同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大幅超预期。多家头部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推动设备企业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利元亨等多家头部设备企业披露的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300亿元,同比涨幅高达70%至80%。这种"加价也排不上单"的火爆场面,预示着固态电池风口已经正式来袭。
本文将深入分析固态电池产业现状、技术突破、核心设备企业及低估值龙头股投资机会,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参考指南。
一 固态电池产业爆发:设备订单激增揭示行业拐点
1. 订单爆发式增长:从"产能过剩"到"一单难求"
2025年固态电池设备领域迎来显著增长,头部企业订单饱满,产能排期已至2026年。具体来看:
先导智能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总额达124亿元,同比增长近70%海目星上半年新增订单约44.21亿元,同比增长117.5%,截至6月末在手订单规模突破100亿元赢合科技截至一季度末因订单合同负债金额达27.59亿元,创历史峰值,环比增长67%利元亨截至5月末在手订单为49.21亿元
这种订单爆发式增长的现象表明,固态电池产业已经从概念阶段正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2. 技术突破驱动需求骤增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与传统液态电池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复合、等静压成型等新增环节,推动固态电池生产设备需求激增。
财通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得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以及锂电扩产周期的重启,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二 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变革: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
1. 固态电池的显著优势
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凭借更优的性能,有望引领新一代能源革命:
能量密度:液态电池上限约300Wh/kg,全固态电池可达500Wh/kg以上安全性: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不挥发,从根本上消除了液态电解液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隐患寿命:充电循环次数可达8000至10000次,远超传统液态电池的1500至2000次工作温域:能在-40℃到150℃之间稳定工作,低温性能有保障
2. 技术路线日益清晰
固态电池电解质主要有四条主流路线,各有特点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好,但界面接触差,商业化进程较慢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与传统电解液相当,质地柔软、可塑性高,易组装电池,却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释放有毒气体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好、易制备,界面相容性优,但离子电导率低、电压窗口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在高压电位下电化学稳定性好,与高压正极材料兼容性强,不过与锂金属界面稳定性差,且易水解、合成成本高
3. 干法电极工艺成为关键技术
干法电极技术作为关键进展,有效解决了硫化物电解质与极性溶剂反应的问题。该工艺无需溶剂,通过干法混合粘合剂、活性材料和导电剂,再压制在集流体上形成电极,提升电极压实密度和电池能量密度,同时避免溶剂残留导致的导电性下降。
干法工艺的优势:
成本:无需溶剂NMP,总成本降低约15%,且能耗更低生产效率:仅需5个步骤,无需干燥时间,生产时间减少16.2%~21.4%性能:电极颗粒粘附性更好,机械强度更高,减少与固态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风险
三 核心设备企业分析:龙头公司订单饱满,业绩爆发在即
1. 先导智能(300450):全球固态电池设备龙头
核心优势:是全球唯一具备100%自主知识产权、可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覆盖从电极制备到电芯封装、化成、分容等全工艺环节。
技术突破:
干法电极制备:干法涂布设备幅宽1000mm,负极速度80m/min,能耗降低30%电解质膜制备:复合转印设备效率达50m/min,适配氧化物/硫化物体系叠片封装:无隔膜切叠封装技术,叠片速度达0.075秒/片,良率超98.5%致密化:600MPa等静压设备,有效容积500L,长度4米
客户与订单:已向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丰田、松下、LG新能源等全球头部客户交付固态电池核心设备或整线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固态电池设备订单达4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2. 海目星(688559):双技术路线布局的领先者
核心优势:是业内首家同时进行"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布局的企业。
订单情况: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约44.21亿元,同比增长117.5%,截至6月末在手订单规模突破100亿元。
财务表现:虽然上半年受行业阶段性波动影响,但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至2.48亿元,同比增长136%。
3. 赢合科技(300457):订单创历史新高
订单表现:截至一季度末因订单合同负债金额达27.59亿元,创历史峰值,环比增长67%。
技术优势:在干法电极设备领域取得突破,相关设备应用于固态电池生产。
四 低估值高成长潜力股:这些龙头股将全面爆发
基于行业地位、技术优势、订单情况和估值水平,我们筛选出以下低估值高成长潜力股:
1. 捷邦科技(301326):固态电池叠片机龙头
核心优势:固态电池叠片机市占率42%,技术对标日本CKD,已切入宁德时代供应链。
订单情况:2025年新增订单同比增170%,在手订单覆盖2026年产能的80%。
估值优势:动态PE仅18倍,显著低于锂电设备板块平均35倍。
2. 湘潭电化(002125):固态电池材料新锐
技术卡位:电解二氧化锰龙头,锰酸锂市占率国内前三,已向固态电池厂商送样硫化锰材料。
业绩弹性:2025H1净利润同比增127%,锰系正极材料需求随半固态电池产业化放量。
估值优势:当前市值仅85亿,若固态电池材料量产落地,PS估值有望从1.2倍修复至行业平均2.5倍。
3. 贝特瑞(835185):硅碳负极龙头
核心优势:全球石墨负极市占率25%,硅碳负极已通过宁德时代验证,适配硫化物固态电池。
业绩表现:2025H1营收同比增189%,毛利率逆势提升至28.6%(行业平均22%)。
成长潜力:与清陶能源签订3万吨硅碳负极供货协议,预计2026年贡献营收45亿。
4. 大东南(002263):固态电池隔膜隐形冠军
核心优势:国内唯一进入工信部"固态电池隔膜白名单"的企业,其12μm氧化锆陶瓷复合隔膜已供货清陶发展、辉能科技的中试线。
技术实力:自主研发的"纳米晶涂布+高温烧结"工艺,使陶瓷隔膜抗拉强度提升至200MPa,远超传统隔膜80MPa的水平。
业绩好转: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28.13万元,同比上升151.21%。
五 产业链协同发展:上中下游合力推动产业化
1. 上游材料企业突破
上游材料企业在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等关键环节取得进展:
江西赣锋锂业:已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上海洗霸:成功竞得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出售的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并拟合资设立公司开展硫化锂相关业务五矿新能源材料:聚焦全固态电池材料技术攻关,重点布局高界面通量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研发方向。相关产品已实现百公斤级批量交付
2. 中游电池企业加速量产
中游电池企业加快量产进程:
宁德时代: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将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同时,公司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孚能科技:完成多款全固态电池的测试研发工作,预计将在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级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3. 下游应用场景拓展
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新能源车领域:蔚来上半年30.1亿元研发费用中,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占据最大比例低空经济领域:广州亿航智能EH216系列eVTOL将采用国轩高科最新研发的46系列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圆柱电芯储能领域:浙江南都电源在8月份成功斩获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六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1. 投资策略建议
重点关注核心技术企业:选择那些真正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已进入主流供应链、并且有订单落地的企业。特别是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制备、等静压设备等核心环节的龙头企业。
把握产业发展阶段: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分为"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蓄力"两个阶段。当前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始产业化落地,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左右开始小规模量产。投资者应根据不同企业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进度,合理布局。
布局低估值高成长标的:在固态电池概念股中,选择那些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但估值相对较低的标的,如捷邦科技(动态PE仅18倍)、湘潭电化(PS仅1.2倍)等。
2. 风险提示
投资固态电池领域需要注意以下风险:
技术风险:固态电池技术复杂度高,尤其是界面阻抗、循环寿命、低温功率等问题仍待验证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固态电池量产进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影响企业业绩释放专利风险:日韩在硫化物核心专利占比>60%,存在出海授权壁垒产能过剩风险:低端半固态电池可能步液态电池后尘,2028年前后出现第一轮价格战
七 结论与展望
固态电池产业正迎来从"0→1"的历史性拐点,设备订单爆发式增长只是产业爆发的先行指标。随着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节点的临近,整个产业链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核心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海目星、赢合科技等已经订单饱满,产能排期至2026年;低估值高成长企业如捷邦科技、湘潭电化、贝特瑞等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和订单爆发,实现业绩和估值双提升。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那些拥有核心技术、订单饱满、估值合理的龙头企业,同时注意防范技术迭代和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固态电池风口已正式来袭,这些低估值龙头股将迎来全面爆发!
固态电池产业拐点已至,设备订单爆发式增长只是开始。随着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节点的临近,整个产业链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核心设备企业和低估值龙头股将率先受益,迎来业绩和估值双提升。
投资者应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重点关注那些拥有核心技术、订单饱满、估值合理的龙头企业,同时注意防范技术迭代和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