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没有丝毫停手的迹象。过去几个月,从加沙到伊朗,从加沙再到卡塔尔,冲突范围越拉越大,中东各国的耐心显然在消耗。沙特的反应,发生在今年9月17日。
那一天,沙特和巴基斯坦突然把多年“技术合作”升级成了真正的军事同盟。协议写得很明确。一旦一方遭到外敌攻击,另一方必须出手帮忙,而且帮的不只是派兵、送枪弹,还包括核保护伞。巴基斯坦未来会为沙特提供核威慑力。这一步,直接让以色列和美国都得重新算账。
事情得从几个月前的戏说起。6月13日,以色列用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了伊朗境内几十个核设施和军用基地。两天后,伊朗反击,发射了四百枚导弹、上千架无人机。这场互殴,让外界都担心中东会爆出地区大战。才过不到三个月,9月9日,以色列战机又突袭卡塔尔首都,目标是参加会议的哈马斯高层。问题是,袭击发生在卡塔尔领土上。这不仅是主权挑衅,还等于告诉所有人,美国不会阻止它干这种事,或者已经默认。
卡塔尔一向和美国关系密切。沙特这下明白了,如果哪天以色列直接打到自己头上,美国未必会出手保护。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但自己军队战斗力出了名的弱,胡塞武装打到家门口时,还得雇巴基斯坦的军官和士兵来帮忙。这种雇佣合作已经有几十年,从打胡塞到维持安全,巴基斯坦一直是沙特的“外援”。
这种关系有共同的宗教背景支撑。两国同属逊尼派,在面对什叶派的伊朗时都保持着表面和平,但本质上各防各的。但对以色列,两国的立场长期一致,防范意识极强。
过去,沙巴没升级到这种军事条约阶段。能拖,就拖。直到这两年,以色列的动作太大,野心不再藏着掖着。自从2023年10月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色列既不理国际社会的谴责,还摆出要彻底占领加沙、消灭哈马斯的态度。拜登政府曾经提醒他们收手,内塔尼亚胡没听。换了特朗普掌权,钱的问题谈好,美国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种背景下,沙特牺牲了部分经济利益,换来了巴基斯坦的核保护伞。对沙特来说,这一步等于同时打了两记响亮的警钟。一是直接提醒以色列,沙特自己可能没什么硬功夫,但巴基斯坦的军力尤其是在核层面的威慑,可不是闹着玩的。二是告诉美国,不想管这些亲美的阿拉伯国家,土豪也有别的选择,甚至不排除找俄罗斯或东方国家谈合作。
沙特王室的这一手,让不少人觉得意外。长期以来,他们习惯以金钱和笑脸来处理外交,从能源订单到投资项目,都是谈笑间完成。这次却和巴基斯坦把核牌亮到桌面,高调到让外界有些不适应。
不过话说回来,外部压力只是一半原因。沙特自己也有很现实的小算盘。这个国家表面现代化,高楼大厦、豪车遍地,但核心权力始终掌握在王室手里,世袭制,连内部选举都没有。这样的架构有个通病,时间一长,固定利益集团会不断蚕食国家利益,腐败滋生,中下层民众不满。军官也会跟着腐化,军队战斗力下降。
如果军队战力过强,还有另一种风险,军事政变。沙特王室显然不愿意冒这个险。开放军队培养能干的本土军官,不仅可能让他们权力膨胀,还会让王室在内部博弈中不安全。与其这样,不如让巴基斯坦来承担核心军事保护。这样,既能保证外敌来犯时有人防御,又没法培养出本土的气候型军事领袖来挑战王室。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在情报收集方面有能力。如果沙特国内有集团或派系想“掀桌子”,巴基斯坦能第一时间通报给王室,帮助他们提前处理隐患。利益是双向的,王室稳定,巴基斯坦才能长期在沙特拿到好处,从军工订单到资金合作。
所以你看,这份军事同盟表面上是由以色列的强势逼出来,但本质是符合沙特长期的权力维护策略。既能应对外部的核威胁,又能防范内部的权力挑战。对巴基斯坦来说,则多了一个有钱的核保护对象,政治和经济上的收益都不小。
真要说输家,是那些指望沙特继续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华盛顿政客。核保护伞的条款签下去,中东的牌桌就不太一样了。沙特不动声色地拉了巴基斯坦这个有核国家入局,让以色列的区域行动多了一个明确的核威慑变量,也给美国外交多添了一个难题。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