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新型“火烈鸟”巡航导弹采用粉红色涂装,这并非时尚选择,而是生产过程中的意外结果

2025-08-30 16:31 68

乌克兰新型“火烈鸟”巡航导弹采用粉红色涂装,这并非时尚选择,而是生产过程中的意外结果——第一批导弹因故染成粉红色,与火烈鸟颜色相似,故得此名。 这款导弹的出现,正在改变俄乌战场的规则。

这款导弹的射程达到3000公里,足以覆盖俄罗斯欧洲部分全境甚至触及亚洲区域,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重要城市。

它携带的重达1吨的战斗部,威力相当于10枚“海马斯”火箭弹当量,足以摧毁加固机库或炼油设施。

“火烈鸟”导弹采用卡车机动发射,准备时间仅需20-40分钟,生存率远高于固定发射井。 圆柱形弹体中部配备一对大尺寸平直弹翼,弹体下方有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动机外置于尾部上方。

军事专家分析,“火烈鸟”是乌克兰战时情况下成本和技术妥协的产物。与先进巡航导弹相比,它没有采用折叠弹翼设计,发动机外置,仅使用GPS+惯性导航制导,缺乏地形匹配或图像匹配制导能力。

乌克兰自主研发远程武器源于实战需求。 俄乌冲突初期,乌军装备的“圆点”战术弹道导弹消耗殆尽后,一度丧失打击俄军纵深地面目标的能力。虽然西方提供了“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和“陆军战术导弹”,但数量有限且使用受限。

乌克兰此前已展示过自主研发导弹的能力。 “海王星”反舰导弹2020年问世,射程约290公里,曾成功击沉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 其升级版本射程提升到1000公里,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乌克兰还在研制“Grim-2”战术弹道导弹的改进型号,设计射程达500公里。2024年,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自主研发的新型弹道导弹已完成试射。

“火烈鸟”导弹可能受益于英国技术支援。 它与英国米拉尼翁公司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展出的FP-5巡航导弹极其相似。 FP-5导弹翼展6米,射程3000公里,弹重6吨,战斗部重约1吨,最大飞行速度900公里/小时。

乌克兰计划大规模生产“火烈鸟”导弹,月产能预计可达50枚,从2025年12月底或2026年1月起开始大规模生产。 如果按此产能计算,年产量预计可达2500枚。

乌克兰使用“火烈鸟”导弹采用饱和攻击战术。 先用廉价无人机当诱饵,吸引俄军防空火力,再集群发射“火烈鸟”导弹突破防线。这种战术针对俄罗斯国土广阔、防空资源捉襟见肘的弱点。

俄罗斯防空系统主要由S-400和“铠甲”系统组成。 S-400负责400公里到10公里的区域防空,对中远程、中高空目标进行拦截。 “铠甲”系统则负责10公里以内的末端防空,弹炮合一,为S-400提供末段防空保护。

实战中,俄罗斯防空系统的拦截率并非100%。 例如,在一次拦截行动中,乌军使用6枚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导弹袭击俄罗斯,俄军动用其最强S-400防空系统和“铠甲”防空系统击落5枚导弹,仍有1枚导弹漏网。

俄罗斯甚至首次确认S-400防空系统被乌克兰摧毁。乌克兰发射5枚美国陆军战术导弹,其中3枚被俄军“铠甲”防空系统拦截,剩余两枚导弹命中了目标,击中了S-400防空系统。

乌克兰武器库不仅限于“火烈鸟”。 他们还配备了“海王星”反舰导弹的陆基版本,射程1000公里,战斗部150公斤,空气动力学设计让俄罗斯雷达更难锁定。 “游隼”弹道导弹也投入量产,射程至少300公里,弹头重480公斤。

远程无人机如“安东诺夫柳特”和AQ-400,能打到1200公里外的目标。 这些武器形成了乌克兰的“混合武器包”——无人机打头阵,导弹跟进收割。

乌克兰重点打击俄罗斯的战时经济目标,特别是炼油厂和武器工厂。此前无人机袭击炼油厂效果有限,因为战斗部太小,但“火烈鸟”和“海王星”的重型战斗部能造成更大破坏。

俄罗斯经济已经面临压力,石油出口量同比下降4%。 如果乌克兰持续轰炸能源设施,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火烈鸟”导弹为乌克兰提供了自主远程打击能力,不再受西方限制。 美欧屡次限制援乌武器打击俄本土,而国产“火烈鸟”让乌军彻底摆脱政治掣肘。

乌克兰亮出“火烈鸟”导弹的时间点选择在美俄乌欧密集磋商停火协议期间,具有战略信号意义。 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推进速度达日均1.5公里,此时展示可打击莫斯科的武器,是对克里姆林宫的直白警告。

这款导弹的存在也改变了谈判筹码。 2024年俄方曾要求乌东四州“去军事化”,但“火烈鸟”可能威胁到俄罗斯的广阔地区,迫使对手重新评估代价。

乌克兰国防工业在艰难条件下实现导弹量产。 受制于国防工业基础残缺、合格工人短缺以及原材料供应时断时续,乌军这些国产武器的实际产能可能很有限。 俄罗斯一直持续打击乌克兰的国防工业。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