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死死钉在加沙的废墟上时,一声惊雷,却在巴勒斯坦自家后院炸响。
去年九月,90岁高龄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在联合国大会上讲了一番话,听得人目瞪口呆。
他没把枪口完全对准以色列,反而掉过头来,公开喊话哈马斯,让他们放下武器,滚出加沙。
这话一出,不亚于往巴勒斯坦内部扔了颗炸弹。
大敌当前,自己家的头头,却先让一部分兄弟缴械投降。这背后,到底是多深的无奈,多精的算计?
巴勒斯坦人要面对的,可能远不止一个以色列。
鸡蛋碰石头,还碰裂了
跟以色列掰手腕,巴勒斯坦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不是勇气的问题,是赤裸裸的硬件碾压。
以色列那边,是能精准拦截火箭弹的“铁穹”系统,是能搞“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情报网。
国防预算几百亿美金地砸,背后还有美国每年几十亿的军援撑腰。
再看巴勒斯坦这边,手里攥着的,大多是土制火箭弹和几把破枪。
战术来来回回就是地道战和游击骚扰。
这种代差,在去年10月那场冲突后,看得尤其清楚。
哈马斯搞了次突袭,以色列的反击,几乎是把整个加沙给推平了。
抵抗的意志再硬,也顶不住钢铁的差距。
以色列是中东的科技新贵,卖软件卖军火,富得流油,人均GDP闪瞎眼。
就算打仗,家底厚,加上美国输血,经济照样转得动。
巴勒斯坦呢?经济基本靠国际援助吊着一口气。
尤其是在加沙,封锁了十几年,一半的人没工作。
水和边境贸易都捏在以色列手里,想发展工业?门都没有。
一个吃饱了撑的,一个饿得发慌,这仗还怎么打?
自己人打自己人,神仙难救
军事和经济上的差距,其实还不是最要命的。
巴勒斯坦最大的软肋,是烂到了骨子里的内部分裂。
法塔赫和哈马斯,这两兄弟掰了十几年了。
硬生生把巴勒斯坦撕成了两半:法塔赫管着约旦河西岸,哈马斯控着加沙。
这梁子,是2006年结下的。
哈马斯意外赢了选举,一直当老大的法塔赫不服气。
最后直接动了手,一场内战打下来,法塔赫被彻底赶出了加沙。
从那以后,巴勒斯坦人头顶上,不仅有以色列这座大山,还有两个自家政府。
法塔赫想上谈判桌,觉得硬碰硬只会招来更狠的报复。
哈马斯不信这套,坚信枪杆子里才有一切,谈判桌上的都是放屁。
两条路完全拧着来,根本没法往一处使劲。
以色列就喜欢看这出戏,分而治之,玩得那叫一个溜。
去年10月冲突一爆发,这分裂的恶果就全爆出来了。
西岸那边,很多人根本没想着要支援哈马斯。
私下里甚至埋怨他们惹事,把所有人都拖下了水。
兄弟靠不住,大腿抱不牢
放眼国际,巴勒斯坦更是孤立无援。
名义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是兄弟,但这种支持,大多停留在口头上。
埃及、约旦早就跟以色列建交了。沙特、阿联酋这些富哥们,也为了经济合作跟以色列眉来眼去。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冲突打响后,有些阿拉伯国家甚至巴不得以色列把哈马斯彻底干掉。
因为哈马斯的极端路线,耽误了他们跟以色列合作发财的大计。
而以色列背后,站着的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
每年几十亿美金的军援,联合国里的“一票否决”金牌,给得那叫一个爽快。
无数谴责以色列的决议,都被美国轻飘飘地变成了一张废纸。
今年,虽然有十来个国家承认了巴勒斯坦国,但这背后却有个要命的条件:
未来的巴勒斯坦国,必须把哈马斯踢出局。
这哪是支持,分明是递刀子,逼着阿巴斯跟哈马斯划清界限。
这么一看,阿巴斯在联合国的喊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他骂哈马斯“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要他们缴械。
这既是给西方世界递上的“投名状”,也是一场赌上政治生命的豪赌。
笔者以为
阿巴斯的这番话,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巴勒斯坦困境的缩影。
哈马斯的回应又快又硬,发言人直接说:“放弃抵抗就是背叛。”
这一来一回的隔空喊话,让本就脆弱的内部信任,彻底碎了一地。
法塔赫指望着外交,幻想着战后能回去接管加沙,但它在西岸的统治,早就因为腐败烂透了。
哈马斯呢,在加沙搞社会服务,根基很深,在很多加沙人眼里,阿巴斯的主张跟投降没区别。
一个九旬老人,看不到接班人。一个分裂的民族,看不到统一的希望。
当枪口和讲台成了两条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建国”这个词,听起来更像一个悲伤的玩笑。